如何判斷無隔板過濾器是否需要更換?
判斷無隔板過濾器是否需要更換,需結合其過濾效率、阻力變化、物理狀態及實際應用場景的潔淨度要求,具體(ti) 可通過以下方法綜合判斷:
一、阻力監測:核心判斷依據
無隔板過濾器的濾料堵塞會(hui) 導致氣流阻力上升,當阻力超過臨(lin) 界值時,過濾效率會(hui) 下降,係統能耗增加,此時必須更換。
監測工具:在過濾器進出口安裝壓差計(指針式或電子壓差計),記錄初始阻力(全新過濾器的阻力,一般為(wei) 50-200Pa,具體(ti) 以產(chan) 品手冊(ce) 為(wei) 準)。
更換閾值:
風量下降,無法滿足係統換氣要求;
氣流穿透濾料的速度加快,顆粒物穿透率上升(過濾效率下降);
風機能耗增加(克服高阻力需更大功率)。
當實際阻力上升至初始阻力的 2 倍(或製造商規定的終阻力,如部分高效過濾器終阻力設定為(wei) 300Pa)時,說明濾料已嚴(yan) 重堵塞,繼續使用會(hui) 導致:
若阻力突然大幅下降(如低於(yu) 初始阻力的 50%),可能是濾料破損或邊框密封失效,需立即停機檢查,確認後更換。
二、過濾效率檢測:直接驗證性能
當對過濾器的實際過濾效果存疑時,可通過專(zhuan) 業(ye) 檢測確認效率是否達標,若效率低於(yu) 標準則需更換。
檢測方法:
粒子計數器法:在過濾器下遊采樣,檢測 0.3μm(或 0.5μm)粒徑顆粒物的濃度,與(yu) 上遊濃度對比,計算過濾效率(效率 =(1 - 下遊濃度 / 上遊濃度)×100%)。若效率低於(yu) 產(chan) 品標稱值(如高效過濾器 H13 級要求對 0.3μm 顆粒效率≥99.97%),說明濾料失效。
DOP/PAO 檢漏法:向過濾器上遊釋放氣溶膠(如 DOP 油霧、PAO 粒子),用光度計掃描下遊表麵及邊框密封處,若局部泄漏率超過標準(如≤0.01%),且無法通過重新密封修複,則需更換。
適用場景:潔淨室、實驗室等對潔淨度要求極高的場所,建議每 6-12 個(ge) 月進行一次效率檢測。
三、物理狀態檢查:直觀判斷損傷(shang)
無隔板過濾器的濾料(如玻璃纖維、PP 熔噴料)或邊框若出現物理損傷(shang) ,會(hui) 直接導致效率失效,需立即更換。
檢查內(nei) 容:
濾料表麵是否有破損、孔洞、褶皺(可能因安裝時硬物劃傷(shang) 、氣流衝(chong) 擊或長期使用老化導致);
邊框是否變形、開裂(影響密封,導致未過濾空氣短路);
濾料是否受潮、黴變(高濕環境下常見,紙質邊框或非耐濕濾料易出現,可能伴隨異味或效率下降);
密封膠(如聚氨酯膠)是否老化脫落(導致濾料與(yu) 邊框分離,出現泄漏)。
四、結合使用環境與(yu) 周期:經驗性參考
在缺乏專(zhuan) 業(ye) 檢測工具的場景下,可根據使用環境的汙染程度和經驗周期判斷:
汙染嚴(yan) 重環境(如粉塵車間、室外高霧霾地區):中效無隔板過濾器一般 3-6 個(ge) 月更換一次,高效過濾器 1-2 年更換一次;
潔淨環境(如普通辦公室、電子廠房):中效過濾器 6-12 個(ge) 月,高效過濾器 2-3 年;
特殊場景(如醫院手術室、生物安全實驗室):需嚴(yan) 格遵循行業(ye) 規範,即使阻力未達閾值,也需按規定周期強製更換(如每年一次),避免微生物滋生或交叉汙染。
總結
判斷無隔板過濾器是否更換的優(you) 先級為(wei) :
阻力達到終阻力(必須換);
效率檢測不達標或存在泄漏(必須換);
濾料 / 邊框物理損傷(shang) (必須換);
超過經驗使用周期且環境較差(建議換)。
更換時需注意:同型號、同規格替換,安裝前檢查新過濾器的完整性,確保邊框密封良好,避免因安裝不當導致新過濾器提前失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