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效袋式過濾器過載後,如何判斷是否可以繼續使用?
初效袋式過濾器過載後,需通過阻力變化、濾材狀態、過濾功能三個(ge) 核心維度綜合判斷是否可繼續使用,避免因過度使用導致係統能耗增加或後端設備汙染。以下是具體(ti) 判斷方法及標準:
一、核心判斷依據:阻力是否超過 “安全閾值”
過濾器的 “阻力” 是判斷其是否仍能有效工作的關(guan) 鍵指標,需結合終阻力標準和係統穩定性判斷:
對比終阻力標準
係統風量驟降(通風 / 空調效果失效);
風機負荷過大(能耗增加 30% 以上,甚至燒毀電機);
濾材因壓力過大變形,導致未過濾的含塵氣流直接穿透(汙染後端中效 / 高效過濾器,增加維護成本)。
這種情況禁止繼續使用,需立即處理。
若當前阻力未超過預設的終阻力(如 G4 初效通常為(wei) 150~200Pa,具體(ti) 按使用場景設定),且阻力上升趨勢平緩(如每周增長≤10Pa),說明雖有過載但仍在安全範圍內(nei) ,可短期繼續使用(建議 1~2 周內(nei) 安排更換 / 清洗)。
若阻力超過終阻力 10% 以上(如終阻力 200Pa,實際達 220Pa 以上),或阻力突然飆升(如 1 天內(nei) 增長 50Pa),說明濾材堵塞嚴(yan) 重,繼續使用會(hui) 導致:
觀察係統是否異常
若通風口出風明顯減弱、室內(nei) 溫度 / 濕度調控失效,或風機運行噪音增大(因阻力過大導致風機過載),即使阻力未達終阻力,也需提前處理(可能因局部濾材堵塞導致氣流分布不均)。
二、關(guan) 鍵輔助判斷:濾材是否完好且無結構性損壞
即使阻力未超標,若濾材出現以下問題,也不可繼續使用,否則會(hui) 失去過濾意義(yi) :
濾材破損
表麵有孔洞、撕裂(肉眼可見,或用手電筒從(cong) 一側(ce) 照射,另一側(ce) 有明顯透光點);
邊緣縫線脫落、濾袋開口處與(yu) 框架密封不嚴(yan) (用手觸摸邊緣,有明顯漏風縫隙)。
破損會(hui) 導致含塵氣流直接繞過濾材,過濾效率從(cong) G3/G4(80%~90%)驟降至 50% 以下,失去初效過濾的 “預過濾” 作用。
濾材老化或變形
濾材變脆、纖維大麵積脫落(用手輕摸表麵,手上沾大量短纖維);
濾袋嚴(yan) 重塌陷或鼓包(因長期過載導致濾材失去支撐力,影響有效過濾麵積)。
這類情況會(hui) 導致過濾效率不穩定,且可能釋放纖維汙染物,汙染下遊空氣。
汙染物滲透或化學腐蝕
若過濾環境含油煙、水汽或腐蝕性氣體(ti) (如廚房、化工廠),濾材表麵出現油汙硬化、黴變(發黑發綠)、金屬網鏽蝕等現象,即使阻力正常,也需更換(汙染物已破壞濾材結構,無法通過清洗恢複)。
三、特殊場景補充判斷:短期應急使用的底線
若因采購周期等原因需短期應急使用(建議不超過 24 小時),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:
阻力未超過終阻力 15%;
濾材無破損、無明顯變形;
過濾環境為(wei) 低汙染場景(如普通辦公室、非生產(chan) 車間,無粉塵、油煙等);
在此期間密切監測阻力變化,每 2 小時記錄 1 次,一旦超過閾值立即停機。
總結:判斷優(you) 先級排序
先看濾材是否破損:破損→立即更換,無商量;
再查阻力是否超標:超標→禁止使用,未超標→進入下一步;
最後評估係統狀態:無異常 + 濾材完好→可短期維持(1~2 周),有異常→提前處理。
初效過濾器的核心作用是保護後端過濾係統和設備,過度 “將就使用” 看似節省成本,實則可能導致中效 / 高效過濾器提前報廢(更換成本是初效的 10~20 倍),反而得不償(chang) 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