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斷中效板式過濾器是否達到終阻力?
判斷中效板式過濾器是否達到終阻力,需結合阻力監測數據、產(chan) 品參數及係統設計標準,以下是具體(ti) 方法和操作細節:
一、明確終阻力的預設標準
終阻力並非固定值,而是根據過濾器初阻力和係統需求設定的閾值,需先明確兩(liang) 個(ge) 關(guan) 鍵參數:
初阻力:過濾器全新狀態下的阻力(由產(chan) 品說明書(shu) 標注,中效板式過濾器通常為(wei) 50~100Pa)。
終阻力設定值:行業(ye) 常規標準為(wei) 初阻力的 2~3 倍(如某過濾器初阻力 80Pa,終阻力可設為(wei) 160~240Pa)。
特殊場景調整:潔淨度要求高的係統(如醫藥車間)可能設為(wei) 1.5 倍初阻力;節能優(you) 先的係統(如普通空調)可放寬至 3 倍,但需避免阻力過高導致風機能耗激增。
二、核心方法:通過壓差計監測阻力
這是最直接、科學的判斷方式,具體(ti) 操作如下:
安裝位置:在過濾器的進風側(ce) (上遊)和出風側(ce) (下遊) 分別安裝壓差計(如 U 型管壓差計、電子壓差變送器),確保探頭正對氣流方向,且遠離風口或渦流區域(避免數據失真)。
監測頻率:
新過濾器啟用初期,每周記錄 1 次阻力;
當阻力接近終阻力閾值的 80% 時,改為(wei) 每日監測(避免錯過更換時機)。
判斷標準:當上下遊壓差持續穩定達到預設的終阻力值(如連續 24 小時顯示≥160Pa),即判定達到終阻力。
注意:短期波動(如風機啟停、氣流擾動)導致的瞬時超閾值,不算達到終阻力。
三、輔助判斷:結合運行時間和環境粉塵
若缺乏壓差計,可通過以下方式間接估算:
按經驗周期推算:根據環境粉塵濃度和曆史更換記錄,預設更換周期(參考前文 “更換時間” 中的經驗值),到期前重點檢查。例如:高粉塵環境(如水泥廠附近)的過濾器,若曆史記錄顯示 4 周左右達到終阻力,則第 3 周末開始密切關(guan) 注。
結合容塵量計算:
公式:累計運行時間 = (容塵量 × 過濾器麵積)÷(風量 × 粉塵濃度 × 運行時長 / 天)
當實際運行時間接近計算值時,即使未測阻力,也需視為(wei) 接近終阻力,及時準備更換。
四、異常情況的補充判斷
阻力異常飆升:若短期內(nei) 阻力突然超過終阻力(如 1 天內(nei) 從(cong) 100Pa 跳至 200Pa),可能是濾料被異物堵塞(如紙片、纖維團),需立即停機檢查,而非直接判定達到終阻力。
阻力未達終阻力但過濾失效:若濾料破損(如邊緣密封脫落),會(hui) 導致阻力低於(yu) 終阻力,但下遊粉塵濃度驟升,此時需優(you) 先更換過濾器,而非等待阻力達標。
總結
判斷中效板式過濾器是否達到終阻力,首選壓差計實時監測,以預設的終阻力值(初阻力的 2~3 倍)為(wei) 核心標準;缺乏設備時,可結合經驗周期和容塵量估算,但需配合外觀檢查(如濾料積塵厚度)避免誤判。最終目的是在 “過濾效率達標” 和 “係統能耗合理” 之間找到平衡,既不提前更換造成浪費,也不過晚更換影響淨化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