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效鳥籠式的容塵量是多少
中效鳥籠式過濾器的容塵量(單位:g/m² 或 g / 個(ge) )是衡量其承載粉塵能力的關(guan) 鍵指標,直接影響使用壽命,其數值受濾料材質、過濾器尺寸(迎風麵積)、結構設計(如褶皺密度)影響較大,通常範圍如下:
一、常規容塵量範圍
按濾料類型劃分:
化纖濾料(如聚酯纖維):容塵量約 200-400g/m²(單位麵積承載量)。
玻璃纖維濾料(少量用於(yu) 高容塵需求場景):容塵量略高,約 300-500g/m²,但玻璃纖維材質較脆,鳥籠式結構中應用較少。
按過濾器規格(尺寸)估算:
鳥籠式過濾器常見尺寸為(wei) 592×592×292mm(24×24×11.5 英寸),迎風麵積約 0.35m²,結合上述單位麵積容塵量,單隻容塵量約 70-175g(化纖濾料)。
若尺寸更大(如 820×600mm),單隻容塵量可增至 100-200g 以上。
二、影響容塵量的核心因素
濾料材質與(yu) 密度:
蓬鬆型化纖濾料(如粗旦聚酯纖維):空隙率高,容塵空間大,容塵量更高;
致密型濾料(如超細纖維複合濾料):過濾效率高,但空隙小,容塵量相對較低(如 F8-F9 級濾料容塵量通常低於(yu) F5-F6 級)。
結構設計:
鳥籠式過濾器的 “褶皺密度”(每米寬度的褶皺數量)直接影響有效過濾麵積:褶皺越密,有效麵積越大,容塵量越高(相同尺寸下,有效麵積增加 50%,容塵量可提升 40%-60%)。
框架結構的支撐方式(如內(nei) 部龍骨間距):合理的支撐可避免濾料受壓變形,保證容塵空間不被擠壓,維持容塵能力。
測試標準:
容塵量通常按國標《GB/T 14295-2019》測試(以終阻力達到初始阻力 2 倍時的積塵量為(wei) 準),不同廠家可能因測試條件(如粉塵類型、風速)略有差異,選購時需參考具體(ti) 產(chan) 品參數。
三、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
容塵量是 “理論最大值”,實際使用中受環境粉塵濃度影響:如在高粉塵環境(如木工車間),過濾器可能未達到理論容塵量就因阻力過高需更換;而在低塵環境(如辦公樓),實際容塵量可接近理論值。
選購時,建議優(you) 先關(guan) 注廠家提供的具體(ti) 型號容塵量參數(而非通用範圍),並結合自身環境的粉塵濃度估算更換周期(如每日粉塵濃度 10mg/m³,單隻容塵量 100g 的過濾器,理論壽命約 10000m³ 風量後需更換)。
本文網址:https://www.gwzsgc.com/news/1162.html
關鍵詞:
最近瀏覽:
相關新聞:
- V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適用的場景有哪些
- 選擇適合的後置過濾器與 V 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搭配,核心邏輯是彌補 V 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的功能局限(如對超細顆粒物去除能力弱、可能產生微量脫落物等),並滿足終端場景對空氣質量 / 流體純度的最終要求。具體需結合處理目標、汙染物殘留特性、係統需求等因素綜合判斷,以下是詳細的選擇方法和邏輯: 一、選擇的核心原則 目標汙染物殘留分析 先明確 V 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的處理效果:它的核心作用是吸附異味、VOCs(揮發性有機物)、部分化學氣體(如甲醛、硫化氫)及少量較大顆粒物(≥10μm),但對超細顆粒物(≤1
- 如何選擇適合的後置過濾器與V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搭配?
- V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需要搭配其他過濾器一起使用嗎
- 如何確定V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和後置過濾器的風量匹配?
- 不同場景下,V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與前置過濾器的搭配是怎樣的?
- V型活性炭過濾器的使用壽命是多久
- 調整過濾器風量時,如何判斷風量已經匹配?
- 判斷過濾器風量匹配時,除了風量數值,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?
- 判斷 V 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與後置過濾器的風量是否匹配,核心是通過量化數據對比和係統狀態驗證,確保兩者實際處理風量一致(或在設計允許的誤差範圍內),且係統運行穩定。具體可從以下 3 個維度綜合判斷: 一、核心指標:風量數值的一致性(量化標準) 風量匹配的最直接標誌是兩者的實際處理風量差值≤±5%(特殊場景如潔淨室要求≤±3%),具體通過測量數據驗證: 計算實際風量 按公式分別計算 V 型蜂窩活性炭過濾器(Q1)和後置過濾器(Q2)的實際風量:實際風量(³)平均風速()有效迎風麵積(²) 平均風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