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內空氣質量達到什麽標準時,需要更換新風過濾箱的初效濾網?
根據室內(nei) 空氣質量指標判斷初效濾網是否需更換,需結合顆粒物濃度標準、出風口效率檢測及濾網外觀評估,以下是基於(yu) GB/T 18883-2022 標準的精準判斷體(ti) 係:
一、室內(nei) PM10 濃度超標觸發更換機製
1. 國標限值聯動更換閾值
GB/T 18883-2022 標準:
室內(nei) PM10 24 小時均值≤0.15mg/m³(150μg/m³),若連續 3 天檢測值>0.2mg/m³(200μg/m³),且排除室外汙染滲透等因素後,需檢查初效濾網;
操作步驟:
使用 PM10 檢測儀(yi) (精度 ±10%)在室內(nei) 中央位置(距地麵 1.5 米)檢測,每天固定時段(如早 8 點、晚 8 點)各測 1 次;
若連續 3 次檢測值>0.2mg/m³,且新風係統運行時室內(nei) PM10 下降速率<10μg/m³/ 小時(新濾網狀態下應>25μg/m³/ 小時),提示初效濾網堵塞。
2. 顆粒物淨化效率衰減標準
效率測試方法:
關(guan) 閉門窗,製造人工揚塵(如輕掃地毯 1 分鍾),記錄初始 PM10 濃度(A 值);
新風係統最大風量運行 15 分鍾,檢測室內(nei) PM10 濃度(B 值);
更換閾值:
淨化效率 =(A-B)/A×100%,若效率<60%(新濾網應>85%),且 A 值≤0.3mg/m³ 時效率仍不達標,判定初效濾網攔截能力下降。
二、出風口大顆粒汙染物檢測標準
1. 肉眼可見顆粒物判定
直接觀察法:
紙上可見明顯灰塵顆粒(直徑>0.5mm)或纖維狀雜物,數量>10 個(ge) / 10cm²,需立即更換初效濾網;
在新風係統出風口 10cm 處放置白色 A4 紙,運行 5 分鍾後取下觀察:
顯微鏡輔助檢測:
每視野(1mm²)大顆粒(>5μm)數量>50 個(ge) (新濾網應<10 個(ge) ),說明濾網孔隙堵塞率超過 40%。
用透明膠帶粘貼出風口格柵內(nei) 側(ce) ,在 100 倍顯微鏡下觀察:
2. PM10 出風口濃度標準
量化檢測閾值:
新濾網狀態下應≤30μg/m³,若檢測值>50μg/m³,且室內(nei) PM10 持續高於(yu) 國標限值,需更換初效濾網;
使用便攜式粉塵儀(yi) 檢測出風口 PM10 濃度:
對比檢測法:
攔截效率 =(進風口濃度 - 出風口濃度)/ 進風口濃度 ×100%,若效率<70%(新濾網應>90%),判定濾網失效。
同時檢測進風口(室外)和出風口 PM10 濃度,計算攔截效率:
三、特殊場景下的強製更換標準
1. 裝修 / 揚塵汙染期
室內(nei) 汙染源觸發條件:
裝修後室內(nei) 粉塵濃度>0.5mg/m³(國標 3 倍以上),且新風係統運行 48 小時後 PM10 仍>0.3mg/m³,即使初效濾網使用未達 1 個(ge) 月,也需強製更換(裝修粉塵會(hui) 快速堵塞濾網);
操作建議:
裝修期間每 3 天檢查一次初效濾網,若表麵粉塵堆積厚度>2mm(約 2 枚 A4 紙厚度),立即更換。
2. 過敏季高負荷運行
花粉濃度聯動標準:
室內(nei) 花粉檢測值>200 粒 /m³(過敏閾值為(wei) 100 粒 /m³),且新風係統運行時出風口花粉顆粒>50 粒 /m³(新濾網應<10 粒 /m³),需更換初效濾網(初效濾網對花粉的攔截率應>95%);
症狀關(guan) 聯判斷:
室內(nei) 人員過敏症狀(如打噴嚏、流鼻涕)加劇,且排除其他過敏源後,可能初效濾網對大顆粒過敏原攔截失效。
四、誤判規避與(yu) 輔助檢測方法
1. 檢測儀(yi) 校準要求
定期校準周期:
每 6 個(ge) 月用 PM10 標準源(100μg/m³)校準檢測儀(yi) ,若偏差>15%(如顯示 115μg/m³ 以上),檢測數據無效,需校準後再判斷;
2. 風量衰減輔助判斷
風速儀(yi) 檢測法:
風速下降超過 20%(如原風速 2.5m/s,現<2.0m/s),且濾網表麵無明顯堵塞,可能初效濾網纖維板結(潮濕環境易發生),需更換;
用風速儀(yi) 測量出風口風速,與(yu) 新機狀態對比:
3. 二次汙染風險預警
濾網異味檢測:
靠近初效濾網艙門聞嗅,若出現明顯灰塵味或黴味(非室外汙染導致),即使 PM10 濃度未超標,也需立即更換(積塵可能滋生微生物)。